听说市场风格切换 要不要换只基金?

7月以后,上证指数在金融、地产等权重股的带动下“蹭蹭”站上3400点,此前 “拔尖”的医药、科技板块近期表现却稍显落后。

基民们觉得手里的医药、科技基金突然不香了,要不要卖掉医药,换只风口上的基金呢?今天就试着为大家解答。

首先,我们来看看市场风格切换了吗?

回顾过去 10 年,令人印象深刻的市场风格切换有2012 年的白马抱团、2013-2015年的创业板行情、2016-2017 年的核心资产、消费蓝筹,以及2019年下半年以来的科技行情。

这5次的风格切换的背景,都是基本面作用的结果。比如2013-2015年,创业板牛市背后是板块持续的高盈利;而 2016-2018年创业板不断跑输沪深300,也是由于相对业绩持续下滑。2019年以来的中小创行情则得益于盈利的逐渐改善。

数据截至2020年7月14日

市场风格演绎的根本在于基本面,而基本面又受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景气、资金面等因素影响。

从当前环境来看,科技股无论从产业趋势还是业绩都相对占优,市场风格大概率不会马上切换。即使将发生风格切换,历史上行情切换一般来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存在一定缓冲期,基民们也不必过于惊慌。

即使市场风格不会马上切换,那手上的医药、科技类基金还香吗?

前文已经说到,市场风格切换受基本面影响,医药、科技还值不值得布局,就要看看医药、科技板块基本面、产业逻辑有没有发生大转变。我们分别来看——

第一,盈利方面。

整体来看,创业板盈利增速在2018年四季度见底后,业绩逐渐改善。其中,据数据测算,2019年医药生物(申万)、电子(电子)指数净利润分别上涨0.95%、18.09%;2020年,受疫情影响,在沪深300预期净利润同比增幅下降的情况下,医药生物(申万)、电子(电子)指数预期净利润同比增长27.67%和56.56%,仍保持较好的净利润增长。

数据截至2020年7月14日,横轴年份后的“A”表示实际数据,“E”表示预算数据。

此外,7月中旬迎来创业板中报预告强制披露日。浙商证券报告指出,当前创业板和创50Q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高达23.6%和18.38%。考虑到去年利润低基数,且今年Q1盈利增速回落较大,创业板Q2盈利增速边际改善的幅度明显。

因此,从盈利方面来看,医药、科技板块并没有发生较大转变,成长风格仍有望持续。

第二,看看政策层面。

近期,科技创新政策持续加码。6月12日,创业板注册制细则落地;6月19日,上交所宣布推出科创板50指数,同时宣布改革上证综指编制规则,将科创板企业纳入指数成分。

医药方面,第三次全国药品集采、国家层面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试点、新一轮医保目录谈判、首批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获批及注射剂集采等政策大概率也在下半年落地。

可以说,下半年政策方面对医药、科技板块仍有支持。

最后,我们再来看资金面。

外资和公募基金成为今年市场上重要的两股增量资金。

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加码流入A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14日,北上资金今年以来累计净流入1661.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5.92%。从板块流向看,同源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外资在医疗保健、信息技术两大板块持股市值稳步增长。

数据截至2020年7月14日

同时,今年新发行成立的权益类公募基金的规模也直逼2015年。

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0年7月14日。

综上,外资、公募基金的增量资金还有望进一步支持科技与医药行情的趋势。

不过,如果市场风格真的发生切换,基民有没有必要换基金呢?

小欧觉得,买基金主要是看中基金管理人的主动管理能力,也就是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

当市场风格发生改变时,主动管理能力优秀的基金经理也会采取调仓换股等主动策略,减少风格切换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基民来说,没有必要因为市场风格切换而轻易更换基金。一方面,普通投资者把握机会的效率和踏准节奏的准确度往往不及专业投资者;另一方面,“风口”出现往往意味着一个板块或者主题已经有所表现,再进去布局可能成了追涨。

不过,不更换基金也不意味着你拿着一只基金不闻不问就好了,基民朋友们可定期检查自己的账户配置是否均衡,比如不集中压注于单一成长风格或者价值风格。如果你在科技成长风格类基金上配置比例很高了,可以考虑将部分仓位转移到价值蓝筹,以平衡持仓风格。市场风格比较难测,但是通过分散投资于不同风格的优质基金,可以提升投资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