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产品不再“高冷”?40万就能入闸?揭秘火爆发行背后:机构代销助推

进入2021年,随着A股市场行情不断火爆,私募基金的发行快速升温,单月发行数量或将创纪录。券商中国记者调查发现,头部私募成为其中大赢家,而私募基金火爆发行的背后,是券商、银行等机构渠道的大力推动,私募投资者群体正在快速扩大。

私募基金发行火爆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27日,2021年内共计发行私募基金数量2316只,其中私募证券基金1698只,占到发行总量的73.32%,较去年同期的933只,增幅高达81.99%。基金业协会备案数据显示,1月27日,单日在协会新增备案的产品数量就高达176只,私募备案热情高涨。显然,大部分资金都是看好2021年证券市场的表现,主力资金随后也将陆续在股市中建仓。

值得注意的是,头部私募的发行相当火爆,尤其是量化私募再次成为市场发行的大赢家。截至1月27日,幻方量化备案产品数量高达52只,在今年私募基金备案数量中拔得头筹;灵均投资则以46只备案数量位居第二,即今年备案数量前两位均为量化私募;老牌百亿私募淡水泉和林园投资则均以20只的备案数量排名第三,在股票多头私募中排名第一。

此外,九坤投资、明汯投资、盘京投资、趋时资产、高毅资产、诚奇资产今年以来的备案数量也均超过10只。此前,认购超过100亿元的宁泉资产和但斌执掌的东方港湾投资在今年都备案了9只产品。

某量化百亿私募相关负责人表示,1月份我们将产品提前备案出来,是为了接下来的渠道正式发行做准备,缩短客户的等待时间。“备案产品都是与银行、券商等渠道提前确定好了,只等正式销售出去。”

对于1月份私募产品发行的井喷,私募排排网资深研究员刘有华表示,一方面,私募产品发行井喷是资金向权益类资产转移大背景的的必然趋势,P2P暴雷、非标等类固收投资收益下降,房地产受到政策调控,导致资金风险偏好提升;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显成效,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未来充满信心,普遍认为结构性牛市行情已然开启,A股有望走出长期的结构性慢牛行情,未来私募为代表的机构将成为市场主导。

“同时,头部私募热销情况依旧还会持续,这是市场择优投资的必然结果,除非这些头部私募主动拒绝资金,否则强者恒强格局依旧不会改变。”刘有华说。

机构代销成为助推器

机构销售渠道是私募产品火爆的重要助推器,近年来,中信证券、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机构持续加大对于优秀私募的产品代销力度,带动了私募行业的爆发式增长。

“从渠道来看,过去一年券商是私募销售量最大的机构之一,中信证券甚至超过了招商银行。还有一类是转型期的股份制银行,他们会自上而下推一些产品,比如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这两类渠道过去两年在私募销售上非常抢眼。”某大型私募市场部负责人称。

券商中国记者从多家券商获悉,近期知名阳光私募淡水泉投资、高毅资产等多家知名百亿私募在券商代销渠道热销,“炒股不如买基金”的观念,同样在私募基金产品领域深入人心。

“初步统计,我们1月份私募基金销售规模已经接近100亿元。”一家国内头部券商金融产品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头部私募产品销售非常火爆,历史业绩优秀的百亿私募产品基本上都是被秒杀,甚至有私募开始限额认购。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多家券商的私募代销规模创新高。其中,中信证券私募代销的规模近800亿元,创下券商行业代销私募产品的历史纪录,银河证券的私募代销规模也突破300亿元。

银行私行沉淀了大量高净值客户,因此成为私募基金扩张的重要渠道之一。

“这两年买基金的挣钱效应太明显,我们卖出的产品过去两年年收益率都在两位数,投资者追加投资的很多,特别是女性顾客,我们希望客户能定投私募产品。”平安银行一位销售顾问兴奋得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目前,平安银行已经与淡水泉、重阳投资、拾贝、泓澄等头部私募机构进行合作,去年年底,合格客户可参与私募定投产品数量达到170支。从平安银行代销私募业务来看,近两年来,购买该行私募产品的客户中,2019年盈利客户占比为83.9%,2020年盈利客户占比达到90.7%。

机构热衷代销私募等基金产品顺应居民储蓄搬家大趋势,迎合其自身财富管理业务转型需求,背后有其利益诉求。通常来说,代销机构与私募管理人会有利益分成,扣除费用后的固定管理费部分一般是各分一半,而在后端业绩提成上机构渠道也会分得一杯羹。

私募投资者群体正快速扩大

私募基金的投资者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有业内人士称,购买私募产品的投资者主要是个人高净值客户,以前多是企业家、高级白领等,最近几年伴随居民财富增长,个人投资者群体有所扩大,机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新增投资者主要来自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长期增量资金,配置需求和政策支持是资金入市的主因。近年来,资本市场的战略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良好的投资性价比、持续的赚钱效应使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海外资金持续流入,A股资产在资产配置中的比例不断提高。考虑到中国居民储蓄的巨大基数,以及配置A股资产的较低基数,资金流入A股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据部分券商预计,2021年累计流入A股的资金将接近2万亿元。”世诚投资相关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上海某大型私募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近期一位投资者购买该公司私募产品的案例:“年前有一位浙江的70多岁的老阿姨通过朋友找到我们,希望购买我们公司一款股票型私募产品,后来考虑到对方年龄比较大,我给她推荐了公司一款相对稳健的产品,现在收益也不错。”

私募投资者群体的快速扩大也与私募销售的一些新趋势紧密相关。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目前有很多私募以投顾身份与信托公司等机构合作发行混合类产品,虽然这类产品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与私募自主发行的产品一致,但在渠道销售时其投资金额门槛可以降至40-50万,这让投资者有了更加灵活的选择,等于用之前一半的金额就能买到“私募”(实际是信托计划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

“这样的情况在银行、保险销售产品时比较普遍,从效果上看对私募管理规模提升的帮助非常大。客户买入金额降低了,同样的资金可以配置更多产品。渠道销售私募产品最近有了一些新趋势,除了门槛降低外,产品封闭期在加长,固定环节的费率也在降低、私募管理人业绩提成的基准在提高,部分管理人开始采用单个客户赎回时计提,对投资者也更为友好。”北京某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私募对于后市不悲观

最近几日,A股市场在流动性担忧下连续下跌,不过,从券商中国记者了解情况看,多数私募对后市并不悲观,仓位整体依然较高。

上海一中型私募认为,现阶段看全球货币政策大幅转向的概率不大,市场发展到当前阶段出现大幅波动属于正常现象,不用过于恐慌,我们公司的产品仓位仍然维持在8-9成。

清和泉资本也指出,一季度宏观流动性不会有太大问题,宏观流动性自去年7月以来,就一直处于边际收紧但没有大幅转向,宏观的边际打压并不是风险,不改市场核心向上的逻辑。另一方面,微观流动性则不断超预期,尤其是公募基金的火爆发行,使得新资金不断进入市场,自去年开始公募基金的新增发行到今年上半年将达到1.5万亿,同时不少私募基金产品的销售也不断被秒杀。一季度市场的上涨,主要就来自于微观流动性的推动,这是目前主导市场的主要力量。

世诚投资称,该公司对于今年的市场还是比较乐观,市场面临着四大中长期利好因素:包括政府高层和宏观经济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追求;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提升;资产配置引起的资金持续流入以及一级市场融资需求引发的二级市场活跃度等。

“因此,我们坚持核心资产强者愈强的观点。在大的投资方向上看好出口链、内需消费、绿色环保新能源和平安中国四大投资主题。同时立足自己的能力圈,深耕泛消费、医药医疗、高科技和金融周期等行业。从具体操作层面看,由于市场前期涨幅较大,对于新产品我们将谨慎操作,在坚守估值纪律前提下把握建仓节奏,追求稳健可持续的业绩回报。”该公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