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价新规落地满月后 中自科技成年内首个科创板上市首日破发股

中新经纬10月22日电 (林坚)22日,随着当日收盘报66.03元/股,比发行价低了4.87元,“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第一股”中自科技正式成为今年年内首家在科创板上市首日“破发”的公司。

市场关注的是,中自科技上市首日“破发”发生在科创板IPO询价制度调整后。据悉,中自科技是按照科创板询价新规完成询价定价的。在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看来,此次“破发”出现后,别的(公司)报价就会更谨慎。

科创板史上第二

22日,中自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70.9元/股。当日开盘后,中自科技价报70元/股,随后股价开始一路下泄,跌幅一度逼近17%,截至午间收盘跌幅有所收窄,但仍达6.09%,到了当日收盘,中自科技报66.03元/股,跌幅扩大至6.87%。

中新经纬注意到,中自科技此次上市遭遇弃购,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16442股,弃购部分由主承销商包销。

结合Wind数据统计,中自科技系年内首个科创板上市首日“破发”的公司。而在中自科技之前,2019年,建龙微纳是科创板上市公司中首家唯一一家上市首日“破发”的公司,其股价收盘跌幅为2.15%。

对于破发,中信建投指出两大原因,一是估值相对较高,二是基本面表现不佳。其中,第二点原因受到市场的格外关注。

根据中自科技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是国内少数移动污染源(机动车、非道路机械、船舶等)尾气处理催化剂领域的主要国产厂商之一,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各类天然气车、柴油车、汽油车和摩托车尾气处理的催化剂。

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为6.2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54.61%,归母净利润为2871.3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81.7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25.7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86.31%。

中自科技对此解释称,业绩下滑主要系下游天然气重卡终端销量受年初油气价差缩减、上半年国五柴油重卡冲量销售等短期不利因素影响所致。中自科技表示,截至此次上市公告书签署日,公司天然气车催化剂的销售情况仍未见明显改善。

不仅上半年如此,中自科技还预计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8.6亿元至9.5亿元,同比下滑57.48%至53.03%,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00万元至5400万元,同比下滑75.33%至70.40%,预计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至3900万元,同比下滑84.63%至80.02%。

而在上市前的2018年至2020年,中自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10.01亿元和25.7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30.97万元、8655.37万元和2.18亿元的可观成绩。在营业收入方面,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6.89%。

也就是说,2021年开始,中自科技业绩便开始下滑。据中新经纬观察,目前市场对于该公司的期待主要建立在其“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第一股”的期待上。该公司曾表示,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其技术在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等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在该公司招股书中,中自科技也披露了公司的八大风险,譬如经营业绩大幅下滑风险、单一客户重大依赖的风险等等。

遏制抱团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自科技“破发”发生在IPO询价制度调整后。今年9月18日,证监会、沪深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对科创板、创业板新股报价规则进行了调整。从定价情况看,规则调整后,科创板新股发行定价与估值更能反映市场博弈结果。

据了解,中自科技是按照科创板询价新规完成询价定价的,此次中自科技“破发”为“抱团报价”及盲目“炒新”敲响了警钟。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此前发文指出,一级市场的“零风险”与二级市场的“高风险”存在严重不对称。其分析称,由于投资者投资热情太高,加之新股供求严重失衡,导致了科创板疯狂“炒新”现象的发生。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投资者新股中签平均收益超过2万元。

在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看来,出现破发很正常,无风险打新才是不正常的。“市场自己会调节,之前一直赚钱,预期高点报价也还能赚,报价就会偏乐观。破发出现了,报价就会谨慎了,新的IPO公司就会压一下发行价;不太可能持续破发,也不会一直高收益。”

王骥跃进一步向中新经纬指出,“定价规则修改,所针对的并不是低价发行,而是抱团行为。报团扭曲了市场,并不能真实反映询价机构对新股的看法。定价机制上发行价还是询价机构主导的,询价机构的出价基本决定了最终发行价。”

董登新认为,加速科创板扩容,加大新股供给,一方面满足高科技企业股权融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充分满足投资者需求,这将有利于改善科创板供求,平抑股价,让股价信号真正回归正常。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亦指出,报价新规加强新股定价市场化,报价博弈加强、难度加大,对报价中枢、中签率、收益率等均产生广泛影响,出现首日破发在预期之内。未来机构将加大新股投研力度,结合发行人基本面情况客观理性独立报价。

中新经纬注意到,中自科技也提醒过投资者,应充分了解股票市场风险以及该公司披露的风险因素,在新股上市初期切忌盲目跟风“炒新”,应当审慎决策、理性投资。(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