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滴滴遭网络安全审查 股价一度跌逾10% 最新回应来了

K图 DIDI_0

刚刚在美上市的滴滴,被网信办启动安全审查程序。

7月2日晚间,国家网信办官网发布公告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对此,滴滴回应券商中国记者称,滴滴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公司将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全面梳理和排查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技术能力。

6月30日,滴滴刚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DIDI”,发行定价为14美元,位于13-14美元/ADS的发行区间上限。或因被审查影响,7月2日滴滴股价开盘跌幅近11%,不过随后跌幅有所收窄,截至北京时间23:00,跌5.49%至15.5美元/股。

安全审查期间停止注册新用户

7月2日,滴滴受到国家网信办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实施的网络安全审查,在此期间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据了解,此次滴滴接受审查的背景是去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为了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2020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12部门联合制定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发布。

据网信办此前消息,对于审查的对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具体而言,所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指的是,电信、广播电视、能源、金融、公路水路运输、铁路、民航、邮政、水利、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国防科技工业等重要行和领域,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网络和信息系统。

网络安全审查重点评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包括:产品和服务使用后带来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扰或破坏,以及重要数据被窃取、泄露、毁损的风险;产品和服务供应中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的危害;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开放性、透明性、来源的多样性,供应渠道的可靠性以及因为政治、外交、贸易等因素导致供应中断的风险;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遵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情况;其他可能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因素。

根据网信办公布的内容,通常情况下,网络安全审查在45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会延长15个工作日。进入特别审查程序的审查项目,可能还需要45个工作日或者更长。

滴滴刚刚赴美上市

美东时间本周三,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DIDI”,发行定价为14美元,位于13-14美元/ADS的发行区间上限。

上市没有举行敲钟仪式,但交易却非常活跃。上市首日(6月30日),滴滴一度大涨超28%,不过,收盘时滴滴涨幅收窄至1%,报收14.14美元/股,市值为677.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77亿元)。次日(7月1日)滴滴大涨近16%至16.40美元/股,市值增至7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86亿)。

或因被审查影响,7月2日,滴滴股以下跌近11%大幅低开,不过随后跌幅有所有所收窄,截至北京时间23:00跌幅已收窄至5.49%,股价为15.5美元/股,市值约为7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00亿元)。

作为国内头部网约车出行平台,滴滴自递交招股书以来便大获资本青睐。原计划40亿美元的筹资目标目前已获得10倍超额认购,提前结束认购。

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担任滴滴的承销商。此外,滴滴这次IPO的承销商名单中还有多家中资机构,包括中金、中银国际、交银国际、建银国际、招银国际、工银国际和国泰君安国际等。

对于此次募资的用途,滴滴在招股书中披露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约20%用于推出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品类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剩余部分可能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的战略投资等。

滴滴此前递交的招股书公布了该公司具体业务的收入情况。去年全年,滴滴三大业务——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合计已达1417亿元,日均入账3.9亿元。

在盈利表现上,中国出行业务2019年实现调整的息税前利润38.4亿元人民币,2020年39.6亿元人民币,2021年一季度36.2亿元人民币。此外,2020年中国网约车业务息税摊销前利润率为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