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交织 世界贸易体味“新常态”

迪拜多种商品交易中心(DMCC)2020版《贸易的未来》报告提出,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取决于第二波或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机构和政府经济应对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疫苗研发成功及大规模推广的情况。

世界银行所做的最乐观的预测是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达到4.2%。世界贸易组织(WTO)概述了近期贸易的两种可能性。乐观的情况是2020年商品贸易下降13%,2021年恢复24%,2022年达到疫情前水平;悲观的情况是2020年贸易下降近32%,2021年贸易增长达到24%,经济将走上一条不完全的漫长复苏之路。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决定因素是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而这两者又主要取决于疫情暴发程度的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接受《贸易的未来》报告采访的企业和贸易专家认为,全球贸易不会因这次疫情受到不可挽回的损害,如果时间充足且支持得当,贸易可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人们已经意识到,一旦度过危机,全球经济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商业、甚至整个行业规模都可能大幅缩减。

因此,关键问题是经济复苏需要多久时间。平均而言,人均GDP需要八年时间才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这意味着新冠肺炎疫情后经济的复苏状况将决定21世纪20年代的贸易环境。

报告认为,鉴于此次疫情的确切性质和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性,目前无法保证全球经济复苏将以何种形式呈现。尽管国际贸易确实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但在2015年至2016年再次停滞,2017年至2018年略有恢复,然后2019年减弱。这表明疲软格局已持续了十多年。实际上在2008年至2018年期间,全球贸易增速较前十年下降了一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一个重大的经济事件,也是全球贸易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长达数十年的世界贸易发展和全球化高增长的结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间的漫长十年是重新平衡的过渡时期,2020年将是国际贸易新阶段的开始,贸易发展模式将更加温和。

当前环境下,全球价值链是驱动贸易增长的有效全球化指标。在鼓励全球贸易的政策环境中,通讯和运输成本较低,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低成本劳动力市场的连通顺畅,推动了贸易的扩张。不过,这种趋势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开始逆转。从2012年到2016年,中间产品(例如零部件)在进口总额中的份额从57%降至52%。这种趋势的逆转是因为推动其扩张的因素出现枯竭。如果不为全球经济和主要贸易自由化增加新的领域,全球价值链本身无法推动贸易增长。事实上,当前全球贸易环境正在导致全球价值链的萎缩。

推动贸易的结构性因素无法重建,全球经济的新增领域也非常有限。进一步开放全球贸易的范围相对有限,各国政治意愿明显不足。关税自2005年以来一直保持平稳,非关税壁垒却不断增加;WTO相关报告称,2010年至2016年间非关税壁垒增长了五倍。

与此同时,全球投资停滞不前,削弱了新兴市场平衡发达市场疲软的潜力,降低了新兴市场提升其贸易增长强度的潜能。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从2007年占全球GDP的3.5%下降到2019年的1%以下。

其实,国际金融危机、疫情和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掩盖了长期趋势产生的影响,而长期趋势已经带领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贸易增长大体上与产出增长保持一致的“新常态”。一系列不寻常的结构性因素推动贸易增长超过全球产出增长,在这种情况持续了数十年之后,这种增长预期的下降实际上可能是全球贸易“恢复正常”的一种表现。